close

第一不殺生戒,一切有生命的動物,不得故殺。No.011 |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白話翻譯解釋》wiki

 
第一不殺生戒,一切有生命的動物,不得故殺。No.011 |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白話翻譯解釋》wiki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白話解釋) No.011
釋大寬法師 白話解釋
 
《 第一不殺生戒,一切有生命的動物,不得故殺。No.011 》
 
第一  不殺生戒
 
一曰:不殺生。
 
生是生物,包含一切有生命的動物。斷除一切有生命的動物之生命,叫做殺生。佛制沙門不得殺害有生命的眾生,叫「不殺生戒」。
 
解曰:上至諸佛聖人師僧父母,下至蜎飛蝡動微細昆蟲,但有命者,不得故殺。
 
十戒名相,從「一曰不殺生」至「十曰不捉持生像金銀寶物」,是佛所制的戒條,每條戒文後面「解曰」以下的文字,是蓮池大師解釋戒文的著作。
 
解釋:  十曰不捉持生像金銀寶物 → 沙彌戒第十條是「不捉持生像金銀寶物」(不執取黃金、鍍金、銀子等錢財寶物)
 
 
「諸佛」通指十方世界一切佛,佛本萬德具備,一切人天魔外所不能害。所謂殺者,惡心出佛身血,即召殺佛之罪。如提婆達多推石害佛,為謢法神所擋,碎石飛來,傷佛足指,即名殺佛。若末世眾生,去佛久遠,凡以惡心毀佛像者,等同出佛身血。
 
「聖人」有世間聖人與出世間聖人之分這裏所指是出世間三乘聖人「師僧」者,師指剃度恩師,戒和尚、阿闍黎、親教師等,僧通指一切比丘僧。「父母」是生育自身的恩人。上來諸佛聖人師僧父母等,皆屬恩田,應當念恩圖報,若反加以殺害者,犯逆罪,不通懺悔死墮大阿鼻地獄,受燒煮之苦,永劫無盡。
 
解釋:  「聖人」有世間聖人與出世間聖人之分 → 所謂的「聖人」有「世間聖人」(一般世間人所認定的聖人,例如孔子)與「出世間聖人」(依佛法修行超出三界輪迴的聖人)這兩種分別
 
這裏所指是出世間三乘聖人 → 這裡所講的「聖人」,是指依著「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這三乘佛法修行,超出三界六道輪迴的聖人
 
「師僧」者,師指剃度恩師、戒和尚、阿闍黎、親教師 → 「師僧」這兩個字,其中「師」是指為我們剃度出家的「剃度恩師」,傳授戒法的「戒和尚」,教授傳法的「阿闍黎」,以及親自教育引導我們的「親教師」
 
 
「蜎飛」是空中飛行之小蟲。「蝡動」泛指地上爬行之小蟲。「微細昆蟲」肉眼能見之小蟲。此三句,概括一切蟲類。牠們雖然體形不同,都有生命活力,知道貪生怕死,抑且都有佛性,都可能成佛。所以佛制「但有命者,不得故殺」。
 
這裏說:上至諸佛,下至昆蟲,其中間當然包括天、人、龍、神、鬼、畜等,皆不得殺。既不得殺,亦就不得墮胎、破卵也。
 
若殺人,犯重罪、失戒體,不通懺悔。殺天龍鬼神,犯中罪。殺畜生昆蟲,犯輕罪,許懺悔,滅犯戒罪。但殺業未了,因緣會遇時,仍須償命。若殺人不死,犯中方便可悔罪。若無心誤殺眾生者,不犯戒,然有誤殺之業報,應立即給他念佛念往生咒,助他往生西方,令解怨釋結。並到佛前至誠求哀懺悔,一誤不得再誤。若見他殺,有力能救者、應救。設不能救,當起慈心,念佛持咒,祝令解冤釋結,永斷惡緣。
 
犯戒處斷:凡犯逆罪、極重罪及重罪者,皆失戒體(破戒),不通懺悔,滅擯僧團之外,此生永不得出家受戒。犯中罪及輕罪者,通懺悔。可到師長前,發露懺悔,滅犯戒罪。懺悔之後,戒體仍復清淨。以下各條犯戒處斷,準此為例
 
解釋:  犯戒處斷 → 犯戒了應該如何處置裁斷
 
滅擯僧團之外 → 消滅其僧人的資格,並且遺棄排斥於僧團之外
 
以下各條犯戒處斷,準此為例 → 以下每一條「沙彌十戒」,有關犯戒的輕罪或重罪的處置方式,與這裡所說的處置方式相同
 
 
牟尼佛法流通網  弘律沙門  釋大寬法師  謹識
 
 
 
 
 
    
勤修清淨波羅蜜   恆不忘失菩提心
滅除障垢無有餘   一切妙行皆成就
牟尼佛法流通網 釋大寬法師 合十 分享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釋大寬法師 wiki 的頭像
    釋大寬法師 wiki

    佛教 Buddhism 維基百科全書 Buddha Wiki

    釋大寬法師 wi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