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是否與因果報應相違背?
問: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救助眾生於急難恐怖,雖然菩薩的願力宏深,但是否與眾生自作自受的因果報應相違背?這種解救是臨時改變受報的緣嗎?今後還會不會再現行?
淨空法師: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是否與因果報應相違背?
問: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救助眾生於急難恐怖,雖然菩薩的願力宏深,但是否與眾生自作自受的因果報應相違背?這種解救是臨時改變受報的緣嗎?今後還會不會再現行?
老 實
《金剛經》最重要的意義,就是要告訴我們:大乘佛法是在生活當中修學的。換言之,就是要教我們怎樣過佛菩薩的生活。佛菩薩過的是大智慧、大覺悟的生活,這樣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美滿。
念佛不能成就,就是因為不老實。不老實就是不會過日子、不會生活,糊裡糊塗的生,糊裡糊塗的死,這實在是非常的可憐,如經上常講的:「可憐憫者」。
淨空法師談夢境
佛在大經裏面講,夢境有四種因緣會作夢,就是心會現夢境。
第一種是宿業,過去生中所造的。有時候夢中夢的這個境界,從來也沒有見過,也沒有想到過,為什麼會作這個夢?這一生沒想到沒見過,前生曾經想過做過,你阿賴耶識裏頭有種子,種子起現行。諸位要曉得睡眠的時候,不如清醒的時候,清醒的時候,意志比較容易控制;睡眠的時候,意志不能控制。不能控制,所以在多生多劫之前的宿業,有的時候會現行,控制不住會現行,所以會作很多奇怪的夢,有這些夢境出現。
那麼第二種是妄想,心散亂妄想會作夢。這個妄想的時候,我們也常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有道理。
那麼第三種呢,有預兆的夢,就是未來的事情,明後天的事情,或者幾個月以後的事情,還沒有發生,你在夢中就出現了,是種預兆的夢。由此可知,三世因果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要不通三世,怎麼會預先有預兆呢?這個預兆就是未來的事情,怎麼未來的事情已經知道了?所以說是因果決定通三世,過去、現在、未來。
問:“有人學佛很認真,甚至於還講經說法,勸別人看破放下,還都講得不錯,真的是福慧雙修,照理說,應該都是有護法龍天保護著,為什麼還會著魔?這個事有方法避免嗎?”
答:你說的這個情形,自古以來就有,實在講是相當不容易的。天臺大師講,天臺大師是智者大師,他寫的那幾個字我看過:“能說不能行,國之師也;能說又能行,國之寶也。”這兩句話給我們很大的啟示。能說,自己本身做不到,占多數,著魔都是屬於這一類的人,他有魔障。在《慈悲三昧水懺》裏面,連悟達國師都遭魔障;在《楞嚴經》裏面開頭就看到,阿難尊者遭魔障。想想原因在哪里?“能說不能行”。“能說又能行”,決定不會著魔。護法神只是從外面保護,你裏頭有心魔,心魔會勾結外面的魔,內外勾結,護法神也沒辦法。這個事佛在《楞嚴經》裏面講得很透徹,《楞嚴》裏面講五十種陰魔,內外我們要辨別清楚。念佛人有一個好處,至心念佛,一心稱念,一心就是至心,決定不會著魔。
一般學佛的同修,著魔我們也見過很多。著魔最主要的原因,喜歡感應、喜歡神通。我遇到過很多,我就問他:“是不是對於感應、神通很喜歡?”他說:“是的。”這是著魔最重要的一個原因。真正學佛的人不求感應、不求神通,念佛的人老實念,參禪的人老實參,魔就不得其便,這個道理要懂。
(淨空法師《學佛問答》21-90-53)
這個事情,我早年學佛向章嘉大師請教,老師告訴我,大乘佛法知難行易。這是個哲學問題,知道難,做很容易。但是,真正知道你才肯做,那就是頓捨,一絲毫留戀都沒有。不但對現前這個世界沒有一絲毫留戀,人間天上,對六道沒有留戀,對十法界也沒留戀,真捨,那一捨就是,就成佛了。
我們對這個很清楚,可是怎麼樣?捨不掉,為什麼捨不掉?套佛門一句話說,業障很重,煩惱習氣斷不掉。章嘉大師講,還是沒有真明瞭,沒有真正知,你是知道一點點,沒有透徹,所以說知難行易,真正知道了,成佛是一念,一念覺,凡夫就成佛了。
念佛法門是第一方便法門
世尊看到我們迷得太久、太深,因而生起憐憫之心,幫助我們覺悟,教導我們修行。「因修萬行,果圓萬德」,因眾生之根性無量,所以佛為眾生演說無量法門,順眾生之根性教學,眾生修學才容易成就。一切法門之中,第一方便、穩當、容易的,無過於念佛法門。本經教我們念佛,至心稱名,與《無量壽經》講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二無別。若眾生不能接受念佛法門,對其有疑惑,佛則再開其他方便法門。
【淨業三福:成佛的基礎】
我們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看到,韋提希夫人知道彌陀淨土的殊勝,向釋迦牟尼佛請教怎樣才能往生。佛沒有給她講往生的方法,先給她講「淨業三福」,你就曉得淨業三福重要!這三條十一句,佛在結論上說這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菩薩修行證果、成佛都以這個為基礎,正因!就好像蓋房子,不管你蓋多大,不管你蓋多高,這是打地基,地基都一樣!三福就是三層地基,你怎麼個打法?我們才曉得所有一切佛法,菩薩修行證果都是從這個地方奠定的。
第一句「孝養父母」,第二句「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看到前面這二句,要知道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成佛,都從這基礎上建立的;換句話說,一開頭是孝道、師道。佛法是師道,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沒有孝道就沒有師道,沒有師道就不能成就了,世出世間法都不能成就。佛法是以慈悲為本,你看看「慈心不殺」,統統落實在十善業。你怎樣盡孝、怎樣尊師、怎樣培養慈悲心?就是十善業。你能夠斷十惡修十善,這就是孝養父母,這就是奉事師長,這就是修慈悲心,諸位想想是不是。這個你才真正算得上是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你有這個基礎,這四句真的都落實了,你信西方極樂世界,信阿彌陀佛,發願求生淨土,真的世緣統統放下了,一心一意只求淨土,你能往生。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因為淨業三福你只有一福,這一福能夠幫助你生凡聖同居土。如果你還有另外一福(第二福),那你就生方便有餘土。這第一條是人天福。
淨空法師-四 好
我自己發願,我也常常勸別人,我們這一生來到這個世間,應當做世間第一等好人,就是要做到「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這是善修。
「存好心」,存什麼樣的好心?佛心,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無貪、無瞋、無痴。以這個心對一切人事物,沒有絲毫不善。即使對於毀謗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都無絲毫不善的念頭。
佛法門是第一方便法門
世尊看到我們迷得太久、太深,因而生起憐憫之心,幫助我們覺悟,教導我們修行。「因修萬行,果圓萬德」,因眾生之根性無量,所以佛為眾生演說無量法門,順眾生之根性教學,眾生修學才容易成就。一切法門之中,第一方便、穩當、容易的,無過於念佛法門。本經教我們念佛,至心稱名,與《無量壽經》講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二無別。若眾生不能接受念佛法門,對其有疑惑,佛則再開其他方便法門。
為何念佛法門是第一方便法門?佛說:世出世間一切法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又說:「一切法從心想生」,說盡了宇宙間萬事萬法之理。心能現相,相起變化乃心之作用,此心即是識心,也就是念頭。所以,佛教導我們念佛,念佛就作佛。《無量壽經》中又說,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念阿彌陀佛就成阿彌陀佛。明白此理,才會肯定念阿彌陀佛是第一,念念都是阿彌陀佛才是真正念佛人。
淨空法師-如何才能求得善終?
答:善終就是一般人講的「好死」。中國古代社會所講的「五福」,我們現在還看到人家講「五福臨門」,而五福最後一條就是善終。人有生,必有死,所以對死不必忌諱,這是必經的過程,自古以來哪一個人能逃避?任何人都不能逃避的,問題是「死有善終、有不善終」,這個差別太大了。善終的人來生決定到好的地方去,不善終的人大多數會墮在三惡道。這些事實,古印度的一些宗教家們說得很多。在三千年前,他們文化程度之高,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民族都不能與之相比的,我們中國也比不上,所以我們決定不能輕視他們。
佛經裡記載,釋迦牟尼佛當時在世時,印度民間普遍存在的宗教就有九十六種之多,佛經稱之為「九十六種外道」。外道不是罵人,外道的意思是心外求法。而佛法不教我們向心外求,是教我們從心性裡求,所以佛法稱為「內學」,稱為「內明」。內明相當於現代所講的哲學,一切要從心性中求,這其中有很深的道理。
以智慧改變命運~文/BY淨空法師開示
智成何益,斷諸希望,惑除何益,滅諸愛著”。我們看這兩句。這是問智慧成就有什麽好處?有什麽利益?清涼大師在此地用的這個詞是“斷諸希望”。這兩個字大家不好懂,我把它換句話說你就好懂,妄想,你就好懂。這個希望是妄想,智慧開了之後,妄想沒有了。你看看佛常常給我們說的,我們自性裏頭本有的般若智慧,本有的無量德能,本有的相好。現在人追求的,求智慧,求能力,求福報(相好就是福報),求這三樣東西。這三樣東西,佛教你就是這三樣東西,教你怎麽開智慧,怎麽樣獲得能力,無所不能,怎麽樣能夠得到福報。真的不是假的。
淨空法師:每天練習臨終一念的功夫
這經上講得很清楚,能不能往生最關鍵的就是你捨身的那個時候,你斷氣的那個時候,那時候最後的一念是不是阿彌陀佛?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心裡最後一個念頭想阿彌陀佛,就往生了。所以四十八願第十八願講,臨終一念十念,必定得生淨土,這就是念佛往生的根據。
佛經不可燒化
大乘經典是佛教教育裡最重要的法寶,是眾生的真正善知識。「新者,布施供養,瞻禮讚歎,恭敬合掌。」現代科學技術發達,製作新的經論容易,但一定要印刷得很精美,令人看後生歡喜、生恭敬讚歎之心,故經書不能隨便印。隨便印製,人家看到不歡喜,就是我們的過失,所以經本一定要盡量印得很精美。
淨空法師參訪基督教「道風山」--轉自鳳凰佛教
http://dakuan00.pixnet.net/blog/post/13266257
我一有年,很早,大概是七七年還是七八年的時侯,我記得我初到香港去講經,香港常懷法師告訴我,香港有個基督教的機構,叫道風山,他們做什麼工作呢?